北面高仿顶级羽绒服断码_北面羽绒服高仿货源
- 购物经验
- 2023-10-06
- 64
河南巩义市河洛镇洛口村邙山岭上留下的抗日战争时期国军碉堡。杨正华摄。
“我们村后的山顶上保留着一些抗战时期的碉堡,由于多年来的雨水冲刷,碉堡下面的土流失严重,有些碉堡跌落山谷,希望文物部门加以保护这些抗战遗址。”近日,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洛口村委主任曹相武向记者反映称。
当日,在曹相武主任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位于巩义市黄河南岸与洛河交汇处的洛口村,坐上曹主任的小面包车穿越邙山岭上狭窄的盘山小路爬到该村后山顶上一个叫大禹祭天台的黄土台上,只见荒野里的灌木丛中一座八棱体的碉堡建筑映入眼帘。该碉堡直径约3米,高1.7米,碉堡壁厚度在60厘米左右。碉堡上有三个射击孔,均朝向北面不足百米远的黄河河滩,在碉堡的南面有个入口,碉堡为混凝土加鹅卵石浇筑,虽然经过七十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十分坚固。
碉堡上面朝北面黄河的射击孔。杨正华摄
“听村里的老人讲,这些碉堡是抗日战争时期守卫黄河的国民党部队修筑的,往东700米处的村还有一个碉堡。我们村将很好地保护这座碉堡,作为村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后人传承抗战精神。”曹相武表示。
巩义市文物和旅游局副研究员王保仁告诉记者,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时候,文物普查人员曾来到该村,对这一带的碉堡做过普查。通过走访发现,官殿村有10座,洛口村1座,北小湾岭山崖上1座,因水土流失滚落到山沟里了。加上自然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和村民平整土地,目前这些碉堡遗址的现状损坏严重。巩义官殿碉堡已列入三普文物名单,并派有业余文保员定期巡视。巩义的碉堡对于研究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军史和近现代史有着极高的价值。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文物部门计划对这些革命文物进行整理,出书造册,留存资料。
王保仁介绍,巩义的碉堡应为国民党部队修建。1941年1月,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撤出中条山区后,南渡黄河接任黄河防务。其辖下的三十八军到黄河南巩县、汜水、荥阳一带集结。第四集团军为原杨虎城将军的“西北军”所改编,该军团在防守中条山两年多,以伤亡两万余人的代价,先后11次粉碎了日军的扫荡,大量杀伤了敌人。三十八军作为河防军之一,固守黄河铁桥南端邙山头桥头堡阵地两年多,一直坚持抗战。在此期间,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还曾捐款两万余元,为巩县小黄冶兴办一所小学。
对河南黄河沿线碉堡有着多年研究的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业务部主任王志军认为,这些碉堡的修建年代应为1936年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为应对抗战组织的第三道防线,由德国人帮助建造的永久性国防工事。
王志军说,中原地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抗战八年始终是中国军队的重要战场,是屏障川陕大后方的前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在1936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便把河南作为国防重点,在豫北、豫西、豫东等地构筑了1200个钢筋水泥的坚固国防工事。豫西的工事主要沿巩县至洛阳一线修筑,而且多数分布在黄河南岸,希望利用黄河天堑和这些工事来阻止外敌入侵,洛阳、巩义、郑州等地发现的这些碉堡应该修筑于这一时期。
河南巩义市河洛镇洛口村邙山岭上留下的抗日战争时期国军碉堡。杨正华摄。
据王志军介绍,2005年的时候他们曾在洛阳的孟津县会盟镇和白鹤镇黄河南岸沿线发现过一些碉堡,经过调查发现,在西起三门峡的渑池县东至巩义、郑州、开封黄河南岸沿线均分布着大量的碉堡。碉堡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多为六棱体或八棱体,每个直径约3米,高1.6米至1.7米,碉堡壁厚度在60厘米左右。碉堡上一般有三个射击孔,均朝向北面的黄河河滩。碉堡入口在南面,入口的边缘有凹槽,当时可能是用钢板做门,这些凹槽是放置钢板的。碉堡分大、中、小三个等级,大的碉堡是混凝土加钢筋浇筑,中小型的是木板模具浇筑,上世纪50年代全国大炼钢时期将大的碉堡炸开取钢筋了,现在保留下来的仅剩那些没有钢筋的中、小型碉堡。
王志军介绍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军大举侵略中国,很快于1938年2月占领了黄河北岸与洛阳相对的焦作、济源及孟州等地。虽然当时的洛阳是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及河南省政府所在地,但日军并没有马上渡河进攻洛阳。直到1944年5月,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从东、西、南三面围攻洛阳,洛阳才告失陷。因此,在抗日战争中,这些碉堡虽然没有直接经受战争的洗礼,但应该说这些工事及黄河天险发挥了巨大的威慑作用,使日军始终没有敢直接从正面渡过黄河进攻洛阳。(杨正华文图)
本文由聚合SEO于2023-10-06发表在联迅社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lianxu.vip/post/141276.html
发表评论